《尊经阁记》

嘉靖四年(1525年)正月,南大吉在自己处理政务的大堂上挂上了“亲民堂”的匾额。山阴县知县吴嬴重修县学。提学佥事万潮与监察御史潘仿在城南拓新万松书院,收纳科举未中之士。他们都请王阳明作记,于是王阳明特意作了一篇《尊经阁记》,其中写道:

圣人之扶人极忧后世而述《六经》也,犹之富家者之父祖,虑其产业库藏之积,其子孙者或至于遗亡失散,卒困穷而无以自全也,而记籍其家之所有以贻之,使之世守其产业库藏之积而享用焉,以免于困穷之患。故《六经》者,吾心之记籍也,而《六经》之实则具于吾心。犹之产业库藏之实,种种色色,具存于其家,其记籍者,特名状数目而已。而世之学者不知求《六经》之实于吾心,而徒考索于影响之间,牵制于文义之末,硁硁然以为是《六经》矣。是犹富家之子孙,不务守成规享用其产业库藏之实积,日遗忘散失,至于窭人丐夫,而犹嚣嚣然指其记籍曰:“斯吾产业库藏之积也。”何以异于是?

据此也可以看出王阳明对《六经》的态度。

王阳明守丧期满以后,本应被朝廷起用,但迟迟未见消息。御史石金等人纷纷上疏请求起用王阳明,但都没了下文。嘉靖四年(1525年)六月,礼

部尚书席书特意上疏推荐王阳明,他在上疏中写道:

生在臣前者见一人,曰杨一清;生在臣后者见一人,曰王守仁。且使亲领诰卷,趋阙谢恩。

经他推荐,杨一清得以进入内阁。本计划在第二年让皇帝下诏书让王阳明来北京亲领诰卷,感谢皇恩,但由于后来出现了一些问题,王阳明最终也没能前往北京。

嘉靖四年(1525年)九月,王阳明回到老家余姚给祖先扫墓。

展开全部内容
友情链接